作文課十五講 -
    國學大師吳宏一教授以數十載語文教學、參與升學考試出題閱卷等豐富經驗,引導讀者按部就班寫出好文章。


現金價237 元

作文課十五講 -
商品詳細現況請由以下連結進入 Yahoo 購物中心確認喔 :)
http://tw.buy.yahoo.com/gdsale/gdsale.asp?gdid=3020865&co_servername=b58bc648c8ee95ead4c0547de27c5982

 

 

 
●內容大要

作文不能憑空而來,多讀多寫還要多討論,才有可能寫好文章。除了要了解所讀的、所寫的作品屬於什麼體裁,平時更要搜集與儲備作文的素材,積累越多就越容易調度,寫起文章自然得心而應手。本書用明白的語言,淺近的文字,以及一些大家熟悉的事物和淺顯的例子,來說明讀書作文的道理,從題意的掌握、選材、構思、修辭到欣賞、練習,逐步教導作文的原理和技巧。

國學大師吳宏一教授長期撰寫編審中小學國語文教材,更參與各地的教學輔導工作,深切了解語文基礎教育的重要,在這本架構完整、立論明晰的作文指導專書中,真誠懇切地分享個人在閱讀與寫作方面的學養與經驗,對於有心加強寫作訓練的初學者及青年朋友,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實質幫助。
 
 
●作者介紹

吳宏一
臺灣高雄人,一九四三年生。臺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畢業,國家文學博士。曾任臺大中文系所教授、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籌備處主任、中正大學籌備處顧問、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、香港城市大學中文講座教授、北京大學人文基金高級訪問學者;曾主編教育部國立編譯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,並擔任臺、港、大陸等地多種學術期刊之編審顧問;曾獲美國學術交流基金會資助,赴美訪問一年,並曾擔任新加坡教育部海外華文顧問;曾獲臺灣國科會傑出研究獎、國家文藝獎(文學理論類),香港研究資助局多次研究資助等。

已出版:《清代詩學初探》、《清代詞學四論》、《清代文學批評論集》、《詩經與楚辭》、《白話詩經》、《先秦文學導讀》、《儀禮鄉飲酒禮儀節簡釋》、《論語新繹》、《中國文學鑑賞(唐詩、宋詞、元曲、明清小品)》等專書三、四十種,學術論文約百篇。除研究中國文學及古代文獻外,也從事新文藝創作,出版過《回首》、《微波集》、《波外》、《合唱》、《留些好的給別人》等詩文集,作品曾被選入台灣、韓國、馬來西亞等地語文教科書。
●精采試閱

閱讀與寫作
◎ 言之有物與言之有序

任何有創意的寫作,無不先以閱讀為基礎。前人告訴我們作文之道,在於多讀多寫,多寫之前,要先多讀古今名家範文,其道理也就在於此。古今名家的好文章,抒發情感時,性靈流露,富於感染力量;記人敘事、寫景狀物時,描寫逼真,敘述生動,富於觀察、想像能力;說明道理、辯論是非時,富於邏輯、辨析能力。這些都是我們學習作文時最佳的範本。我們從中不但可以培養認知、審美的能力,美化情操,激發創意,而且可以傳承文化,提昇自我,建立正確的人生觀。杜甫詩云:「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」,「讀書破萬卷」,固然是說讀的書很多,但重點是在「破」字上。「破」是破解的意思,是說能夠真正的了解和體會。「下筆如有神」,固然是說下筆敏捷,若有神助靈感,但重點是在「有神」二字。「有神」是說有精神,有自己的情感思想,而不是只會襲用前人的習套。所謂「蠶食桑而所吐者絲」、「蜂採花而所釀者蜜」,這才是真的把別人的精華提煉為自己所有。

古今名家的範文,正是我們學習的模範,也是我們擷取他人精華的源頭。雖然語言文字會因時空的不同,而有所變化;雖然時間上有古今之分,空間上有南北之別;雖然文體上有新舊文白之分,文類上有韻文散文之別,可是,就中文漢語來說,因為它們的構造,形音兼義,千古以來變化真的不大,幾千年前的一些古書詞語,像《詩經》的「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」、「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」,《論語》的「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」、「君子有成人之美」等等,至今讀書人猶可琅琅上口。因此不少優良的傳統文化,和歷代傳誦的名篇佳作,都還是我們目前必須研讀學習的對象。

因此,我們今天談閱讀與寫作,不必先有成見,不必先分什麼古今新舊,而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哪些作品是好作品,哪些書是好書,哪些作者是可以學習的對象。好的我們就應該學習,適合我們現在學習的,就要及時努力。

那麼,哪些作品是好的,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呢?

不管是中外古今,所謂好的作品,至少要具備兩個條件,一是內容上言之有物,一是形式上言之有序。

言之有物,指的是:在抒發情感時,具有真性情,而非無病呻吟;在記敘事物時,寫出真感覺,而非向壁虛構;在論道說理時,提出真憑據、真例證,而非強詞狡辯。這樣的作品才不會空洞無物,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,才值得大家一起品味。

言之有序,指的是:不論寫什麼題材、什麼類型的文章,抒情也好,敘事也好,說理也好,都要說得合情合理,前後照應。敘述時,井然有序;辯說時,能破能立。或者換個方式說,所謂好作品,就是不論寫什麼文類,詩歌也好,散文也好,小說也好,戲劇也好,評論或其他實用文字也好,都能寫得恰如其份,恰到好處。用現在流行的話說,就是「到位」,寫什麼,就像什麼。這樣的作品,才不會雜亂失序,也才叫做文章。文章,本來就是文采彰顯的意思。


◎ 別裁偽體與轉益多師

當我開始著手寫此書時,臺灣報刊上恰好有一個連續幾天報導討論的新聞。說:臺灣彰化縣舉辦全縣國中三年級學生作文模擬考,寫作測驗的題目是:「最感謝的人」。這個題目不難寫,但因答卷上限制學生不能寫父母、老師等人為感謝的對象,因此頗多學生不知如何下筆,也因此頗多學生家長及學校教師為學生講話,提出抗議。

事實上,這種方式的命題作文,也是實境測驗的一種,可以測出學生不同的語文程度和寫作能力。要是平時的作文訓練,感謝的對象當然不必限制,相信學生所寫的,也必然絕大多數是寫自己的父母或老師,同質性會很高。但在作文比賽或升學考試時,感謝的對象限制不能寫父母和老師等人,是可以理解的,一則讓學生在測驗時寫出了自己父母或任課教師的姓名,容易有是否犯了作弊的嫌疑,而引起爭論,一則讓學生知道在父母老師之外,還有許多他應該感謝的人。只要他寫出這個人值得他特別感謝的原因或理由,寫得具體生動,就不錯了。那麼,問題出在哪裡呢?

臺北市有個名叫蔡田的國小校長,為此投書報刊,指出學生「為何望筆興嘆」。他分析其原因有三:一、學生缺乏生活經驗,父母師長保護過度了;二、作文教學時數太少,學生缺乏寫作練習的機會;三、學生缺少想像力和創造力。蔡校長還說:「如果學生有寫信、收信的經驗,就可以感謝郵差送信;如果學生有陪爸媽上菜市場買菜,自然可以寫感謝農夫和菜販。」換言之,缺少生活體驗,又缺乏寫作訓練和想像能力,所以拿起筆來,就不知從何寫起了。

這件事讓我想起民國七十年前後,我擔任大學聯考幾屆命題委員和複閱委員的一些往事。現在時過境遷了,說之無妨。有一年大學聯考的作文題目是「燈塔與燭火」,葉慶炳教授命的題,黃錦鋐教授和我經過討論後都一致贊成的。葉教授命題的本意是:燈塔和燭火都是光明的象徵,雖然光芒有大有小,但都同樣可以照亮別人。這可以用來比喻不同的人,對社會可以有不同的貢獻;而且這種題目,適用於不同的體裁,可以寫論說文,寫記敘文,甚至可以寫抒情文。結果想不到,在閱卷時,有兩份考卷送給我複閱。一篇考卷寫的是新詩,文筆尚稱流暢,頗有韻味。兩位閱卷老師,一位給高分,一位給低分。另外有一份考卷,寫得精彩動人,可是內容寫的是:作者在月黑風高之夜,到海邊山上的燈塔內,點著燭火去和守燈塔的情人幽會……。兩位閱卷老師,一位給高分,一位給低分。

問題出在哪裡呢?有閱卷委員認為作文不該寫詩歌,或者不該寫內容淫蕩的故事。已經成年的作家愛怎麼寫,他們管不了,但是考生作文,不能只重辭采,不能不「別裁偽體」啊。

我提這件往事,只是提醒青年朋友,特別是在學的學生,平時練習作文沒關係,一旦參加測驗比賽或升學考試,一定要取法乎上,要遵循一些大家公認的社會規範。否則,人家規定要作「文」,你卻寫「詩」;人家認為內容應該要雅正,你卻寫幽會偷情,即使你寫得情思宛轉,文筆流暢,也不見得會得到別人的欣賞,甚至結果適得其反,受到排斥。
 
作者:吳宏一
出版:2011/9/1 . 出版社:遠流出版
開本:正25開 . 裝訂:平裝
類別:社會科學類 . 央圖分類號:524.313
頁數:264頁 . 重量:400公克
定價:300元

商品詳細現況請由以下連結進入 Yahoo 購物中心確認喔 :)
http://tw.buy.yahoo.com/gdsale/gdsale.asp?gdid=3020865&co_servername=b58bc648c8ee95ead4c0547de27c5982


產品分類:書籍、文具、DVD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nuxm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